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代世界最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的战略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段性特点,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战略论断。这一新论断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影响是全面长远而深刻的。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是党的十九大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之一,体现了我们党善于把握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非凡能力和善于根据新的实际作出新概括的理论创新品格。一是更好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一种从人的需要和生产供给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总体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分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并把它确立为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就是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二是实现了我们党矛盾指导规律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成功实践者,历史上先后有六次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判断,有力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把主要矛盾由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调整为“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调整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既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又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还反映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要求。三是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阶段性特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三个意味着”就是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五个时代”论述就是阶段性特征的深刻内涵。把握了新时代,就把握了新的历史方位;把握了历史方位,就把握了新的发展起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阶段论思想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主旨鲜明(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架构完整(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内容全面(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治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和解决这一矛盾的新举措是其“八大思想支柱”之一,内涵十分丰富、观点十分明确、要求十分具体。一是深刻阐述了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新就新在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螺旋式上升的矛盾,是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基础上的矛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途中不可避免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解决而且有能力解决的矛盾。二是主要明确了适应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适应这个新要求,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就明确了党和国家新时代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就能有力推动中国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就能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能担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论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根本性全局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不但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必将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历史性作用。一是反映我们党对“三大规律”把握运用更加成熟,必将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肯定不行。坚强党的领导首先必须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在新时代必须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凸显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进行伟大事业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必将在掌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中披波斩浪、奋力前行。二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必将更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是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基础上提出的,本身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得到世界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广泛认同。这个论断,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三是提升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逻辑起点,必将促进中国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发展。着眼解决新的主要矛盾,十九大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不但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了15年,而且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同时,着眼满足于人民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系列新发展理念、新发展举措、新发展动力,使我们的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更有质量。四是凝聚起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必将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核心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基本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广大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热切期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实现国家求发展与人民得实惠的有机统一,既合乎时代潮流,更顺应人民意愿。广大人民群众由此焕发的对党、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之情,势必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巨大力量。
四、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论断对我们做好一切工作都有深刻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典范运用和创新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切实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只有认清历史方位才能提升工作站位。方位明,方向才明、思路才清。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今天,社会生产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个革命性变化,就可能制定不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致使国家发展建设在低层次徘徊。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和气魄,确定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作出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也就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新的工作起点。我们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客观分析工作环境,科学审视工作思路,全面振奋工作状态,坚持走进新时代,展示新风貌,干出新业绩。二是只有找准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业全局。当年斯大林以“统一动力论”观点否定了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动力的正确思想,我们党在“文革”期间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国民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提出转化论观点,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确方向,牵动了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激活了社会发展各层次各领域。我们必须在深刻领会、自觉坚持这一科学论断的同时,学习运用领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工作全局的方法,把正在干的各项事业推向新时代应有的新层次。三是只有更新思想观念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是引领创新的楷模,十八大以来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永立潮头,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本身也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学习把握矛盾变化的新论断,必须以全新的视野、创新的理念去认识理解,自觉摒弃陈旧思维方式,来一场思想领域的自我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自我中超越自我,坚持发展中创新发展。四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适应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坚持从新时代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面临七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既没有改变基本国情和我国国际地位的判断,又契合了人民的新期盼和时代的最强音,使党的思想路线彰显出时代光辉。我们必须坚持好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坚持原则性、富有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